星期三, 三月 07, 2007

通鉴 笔记 捌 北魏第一辩手 崔浩

崔浩, 字伯深,魏太武帝(拓跋焘)手下第一谋士,北史崔浩传云 “博览经史,玄象阴阳百家之言,无不该览”。 这些几乎是所有谋士的共同之处. 而他具有的高超辩论智慧, 令他在古代谋士中显得尤为突出。


事迹一 太武伐蠕蠕(柔然)之辩论

太武 神二年, 讨论讨伐北方的游牧 柔然国, 很多大臣都反对,就崔浩一个人赞成. 其中主要的反对意见是以太史张深为首的天象论 -- 以天象来看 现在不宜于打仗,“太白在西方,不可举兵。北伐必败,虽克不利于上". 古人对天象那是相当的看重了, 太武帝很不爽(顺便提一下太武帝,这个家伙很喜欢打仗,无胡十六国后期的一些国家都是被他清扫的, 北魏统一北方,为后来隋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),下殿以后,就找了崔浩跟反对的大臣(主要人物张深)辩论.

老崔一来就发难说:“这个太白就天文来说,是东边的,不妨害北伐. 张深等人是俗人, 志意浅近, 牵于术数, 而不达大体, 很难和他们讨论长远的计划("难与远图"). 我看了天象, 现在用兵很好. 这是不平常的事。 不平常的事, 一般人开始都会害怕。等到做成功了, 全天下就又安定了。”

张深这帮人被骂得很惭愧,但是还很嘴硬, 又说:“柔然这些地方荒芜没有用处,得到地也不能种田,抓了人不能用作臣子,还很难控制,何必劳费士兵和战马呢?”。你说你嘴硬啥啊。不是等着找骂么。。

果然老崔更是不留情面:"张深讨论下天时,还算是他的职责所在。(张深是太史,专掌天文的官)要来讨论形式,不是他们所能知道的。他这个说法是汉朝就有的陈词滥调,拿到现在来用,不合适! 为啥,柔然原来是国家北方的叛逃的奴隶,现在去杀他们的首恶,收编其中的好人,恢复以往的位置,怎么能说没有用呢? 北方凉爽,不长蚊虫,水草也长得很好,夏天我们就往北去耕他们的地,畜牧,怎么能说不能用于农耕呢? 柔然以往有人投降过来,高贵的娶了公主,差一点的也有作将军,大夫的。怎么说无法控制他们呢?以往南方人追他们,怕他们跑得快,对我们魏国来说则不是这样。他们跑得快,我们也跑得快。(魏拓跋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一支)。 这些柔然人这么多年来,每年都对我们进行侵扰,我们每次都要提高警戒,难道不是很劳费兵马吗? 现在我们要趁着夏天把他们灭了,否则他们秋天又来骚扰,就又搞得我们不能安卧。”

最后,老崔还来一个更绝的,将了这帮太史一军:“世人都说张深懂法术,能够预知成败。 我来问问你, 前一次夏国灭亡的时候, 有什么征兆没有? 要是知道了而不说,那你是不忠。 如果不知道,那说明你是个南郭先生,根本就没什么法术“。

结果这些太史啥也说不出来。太武很高兴(帝大悦),决定发兵讨伐柔然。

事迹二 太武伐河西王之辩论 (待续)。。

本文除通鉴外, 还参照了北史 崔浩传

没有评论: